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综合 > > 内容页 >>

“沉默的光明杀手”青光眼,该如何正确对待? 天天热文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3-06-03 00:40:51

青光眼的共同特征是病理性的眼压升高超过视神经所耐受程度导致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一大不可逆致盲眼病,多数患者在早期是没有症状的,极易被忽视从而错失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同时,青光眼具有一定的遗传性,青光眼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因此青光眼被称为“沉默的光明杀手”。

青光眼分为原发性青光眼,其中原发性青光眼都是双眼疾病,一般发病有先有后,包括闭角型与开角型青光眼两种。人们平时所说的青光眼,主要指这种类型的青光眼。此外还有先天性青光眼以及由眼部其它疾病,如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眼外伤、眼底血管病变、眼内肿瘤等所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三种。


(资料图片)

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降低, 眼红,恶心呕吐, 头痛等病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

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轻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 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部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此外。开角型青光眼:多发生于40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地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此型的诊断最为关键,很多病人确诊都已经有明显的眼底改变,因此必须全面,认真排除每一个有青光眼苗头的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要非等到确诊为青光眼才去治疗,那时已丧失最佳治疗时机。

青光眼一旦确诊便是终身疾病,造成的视功能损害虽然不可逆转,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控制疾病,保证患者在有生之年保存有用的生存视功能,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直是青光眼防治的重点。

对于青光眼患者来说定期随访,关注眼压、视神经以及视野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许多青光眼患者却不重视,感觉现在眼压“正常”,做过青光眼手术了,就没有问题了,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并且后果有可能也是相当严重的。

青光眼患者治疗的目的就是保护现有视功能,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定期随访尤为重要。

青光眼患者为什么需要长期随访和定期复诊?

首先,临床上一部分青光眼患者即使采取了治疗措施,但不一定都能满意地控制眼压,只有定期随诊复查才可以发现是否存在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的进行性发展,以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眼压降到理想的范围。

其次,青光眼的治疗(药物和手术)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如果不进行随诊复查,这些副作用和并发症将会对青光眼患者造成危害。不能否认的是,青光眼长期用药会使患者感到不便,治疗的顺从性降低,只有通过定期复查,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眼压、视神经及视野状况,才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从而达到最满意的疗效。

青光眼患者何时复诊?

一般情况下,当患者确诊为青光眼后,医生都会给出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轻、中、重),根据患者的青光眼类型和严重程度的不同,治疗策略不同,应该进行的随访间隔也不同。亚太青光眼指南中指出:病情发展越快,随访应该越密集;病情越严重,危险因素越大,随访也应该越密集。一般情况下,稳定的青光眼患者,两次青光眼复诊不要长于半年。

青光眼患者随访包括哪些内容呢?

患者需要准备:在到医院复诊前应该想一想,自己眼睛有哪些不舒服,用药上有哪些疑问,视力有没有变化。

清楚自己目前用药,药物的种类及用法,最好带上相关药物。

应携带好所有与青光眼相关的既往就诊资料,包括病历、检查结果等。


医生需要进行的检查:

①家族史: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涨,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②查眼压: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③眼底改变: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④查视野: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医生会根据患者青光眼控制情况医生会定期安排视野检查,一般情况一年不少于两次视野检查。

青光眼患者应如何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患者要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青光眼。

许多患者对青光眼知之甚少,错误地认为得了青光眼,眼睛一定会失明。这种想法是不完全正确的,我们要从观念上发生改变,要学会与青光眼共存。患者要配合医生,继续享受生活,定期进行常规检查。我们要适应青光眼,我们仍能继续大多数日常生活及工作。适应的另一部分,是习惯于经常进行眼睛的检查,习惯于每日用药,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眼部激光、手术治疗。

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和睡眠,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起居要有规律;在温暖晴朗的天气下适度参加户外运动,运动要轻柔、有节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不要在黑暗处久留,阅读或从事近距离工作者,光线要充足,不可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一般不要超过30分钟-40分钟,间隔时宜看远处解除视疲劳;

不要暴饮暴食,不宜一次过量饮水、浓咖啡、茶等饮料,每次饮水量不能超过400毫升,少量多次为佳;饮食上多食蔬菜,增加纤维素,以利通便,并注意补充蛋白质,使动物和植物蛋白搭配互补。

就医的过程中不可隐瞒患有青光眼的病史,平时用药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且不可乱用药物,用药之前要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有无青光眼禁忌;关注天气预报,强冷空气来临时尽量不外出。

责编:王卓

主编:张赫

校对:乔靖芳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