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此前,凤凰网安徽报道,安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05月06日20时39分11秒在安徽安庆市宜秀区(东经117.05度,北纬30.67度) 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这是2023年以来,安庆首次监测到3.0级及以上地震,目前有不少市民打电话来咨询地震相关的情况,我们也在核查因地震对安庆带来的影响。”据安庆市地震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从市民反馈情况来看,地震发生时有震感,截至目前,暂未接到人员受伤的消息。“3.0级地震应该算是小震,目前我们也没有接到建筑物损毁的反馈。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官方平台及时发布了地震信息,正对市民关注的地震问题进行解答。”
地震发生后,安徽省地震局已启动三级地震应急服务响应,加强震情监视会商,密切关注震情趋势。安徽省地震局、安庆市地震局已派出现场工作队赶赴震中开展应急处置。
安徽省地震局统计显示:据历史资料和近现代仪器记录,自公元294年至2021年,安徽省共发生Ms³43/4级地震34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23次,6级以上地震4次,这些地震主要分布在霍山地区及淮河中游地区。
与邻省相比,安徽的地震活动频次和强度低于山东、江苏、高于湖北、江西、浙江,与河南省相近,是一个中等地震活动水平的省份。
实际上,这也和安徽的地壳结构、地质构造都有着比较大的关联。
在地壳结构方面,安徽省地壳厚度大致在36~42km。南部较厚,北部较薄。大别山及皖南是两个莫霍面凹陷,其北是莫霍面隆起区;莫霍面凹陷与隆起之间是莫霍面变异带;莫霍面不同程度的拱起之间为莫霍面斜坡带。变异带反映切割地壳深度较大,时期较早而燕山期以来又多次强烈活动的断裂,如青山~晓天断裂;莫霍面斜坡则反映燕山旋回以来(尤其是喜山期)的规模较大断裂,如郯庐断裂带等。
在地质结构方面,安徽省地跨华北陆块、秦岭-大别造山带和扬子陆块三个大地构造单元,是古中国大陆重要结合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区域性深、大断裂对全省的构造格架有着明显的制作用。在安徽境内,华北陆块东以郯庐断裂带、南以六安深断裂为界与大别造山带相接,扬子陆块西以郯庐断裂带为界与大别造山带相接,而秦岭-大别造山带则夹持于华北陆块、扬子陆块之间,经历了多期离合形成了复杂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
来源:安徽交通广播